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1552章

第1552章

    ??朱棣点点头。

    ??这个可以理解,这样都能笃定是歪思的话,只能是歪思的亲人才做得到。

    ??不过此事不急。

    ??反正此事还会有后续战报,到时候等到靳荣的战报后,便知真伪了,不过朱棣现在基本上已经相信了这两封战报。

    ??以黄昏的谨慎,不可能弄出假的战事大捷出来。

    ??两次大捷,朱棣知道该奖励一下了,然而有点尴尬,因为这两次战事大捷,主力都是黄昏的蚍蜉义从,而蚍蜉义从不是国家军队编制。

    ??是黄昏的私人武装。

    ??怎么奖?

    ??你总不能把黄昏的私人武装里的那些人,封个什么爵位吧,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给黄昏封侯,然后奖赏大量黄金白银给蚍蜉义从,而参与两次战事的斥候全部获得军功,李二、王五和赵子迈等人都直升千户,泰山号上的二十多个年轻将领的奖赏也很尴尬,最终还是决定记军功,按照功劳擢升。

    ??同时封把秃孛罗为大明的陕西都司指挥使。

    ??尼格买买提为指挥使——闲的。

    ??暂时不知道将尼格买买提如何安置,大概率是要像使用雄霸那样,让他去参与外扩战事——毕竟亦力把里的降兵和把秃孛罗的兵力,不宜放在漠北和亦力把里,还是派出去打仗比较稳妥。

    ??奖赏的事情,不是朱棣在奉天殿当场拍板的,需要经过数日,由礼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在天子的授意暗示下拟定出来,再交由内阁送递乾清殿等待朱棣御批。

    ??所以几日之后,礼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负责这些事的官员们都在骂娘。

    ??狗日的黄昏,不要老子们安生么。

    ??因为几日之后,又有一封战报过来了,然后这三个部门就开始疯了——接下来的奖赏事宜,工程量太尼玛大了。

    ??亦力把里的战事完了!

    ??封赏的事情就一大堆,仅是封赏的名录就一长串,这三个部门可不得忙成狗,自然高兴不起来,嗯,工作上高兴不起来,实际上他们和整个京畿的朝野一样,振奋莫名!

    ??大明西征,打下了亦力把里!

    ??这一次的战报再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了,因为是靳荣写的,也算是一封正儿八经的战报,和战报一起送来的,还有纳黑失之罕的头颅,以及老臣异密忽歹达的陈情降书。

    ??这就不可能有假了。

    ??同时还有一封请求朱棣派人去亦力把里建立布政司的章折:这封章折是黄昏专门送递过来的,言说了诸多事宜,最后请求朱棣派人过去建立布政司和都司,以便彻底将亦力把里掌控在大明手中,又在章折中说,已经请范闲作为总责人,暂时组建了一个临时的官府处理亦力把里的战后事宜,请朱棣着一稳重老臣有经验的人去亦力把里和范闲搭档。

    ??言下之意,是要请朱棣重用范闲。

    ??朱棣大喜过望啊。

    ??他真没想到,兵力更重形势更好的奴儿干那边还没打下女真,黄昏竟然搞定了靳荣,双方一起联手解决了亦力把里。

    ??于是应天朝堂这几日忙得飞起。

    ??礼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要负责战后奖赏事宜,吏部也要迅速运转制定亦力把里布政司的官员构成,以及人员选定——好在如今随着科举改革,人才勉强够用。

    ??但还是忙成了一锅粥。

    ??第1220章 反对!

    ??亦力把里幅员辽阔,但人口少,荒漠多,按照朱棣的想法,要对这片疆域达到绝对的掌控,需要两座布政司,军事上需要设立一个都司。

    ??不过内阁那边给出的意见不同。

    ??一座布政司和一个都司足以达到对亦力把里的掌控,主要是都司的卫所要多设立,另外一个,需要时代建筑和工部在亦力把里去修建一些官道。

    ??朱棣仔细斟酌之后,批复同意。

    ??并且立即宣召工部尚书,如此这般一说,工部那边回去立即定制方案,派人去亦力把里实地考察,看是自己出人出力来修建亦力把里的官道,还是出钱,将这个活路让给民间商行去做——嗯,叫招标。

    ??这个操作,还是黄昏提出来的。

    ??时代集团带了个好头,现在民间商行如雨后春笋,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明的商人地位大幅度提高,都是拜时代集团的福气。

    ??而为了提高商业质量和活性,黄昏给朱棣那边出了个建策,就是国家工程招标,朱棣听后大加赞赏,很快实施。

    ??所以现在工部那边其实很惬意。

    ??有钱。

    ??不管是什么项目,国库那边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轻松。

    ??只要是工部这边忙不过来的国家项目,甚至包括水利工程这种民生基础,工部都可以招标出去,然后派人监理工程进度和质量就行。

    ??工部行动起来,吏部速度也不慢,因为恰好要到年终了,关于今年全国官吏的考核也已经结束,所以当朱棣提出在亦力把里建立布政司后,除了布政司使的人选,其余人选,吏部那边很快拟定了名单供朱棣选择。

    ??看起来很快?

    ??实际上吏部还是忙成了狗——现在大明的科举人才,几乎是被挖掘到最大程度了,简单的例子,翰林院里的翰林,现在就只有吴与弼一个人!

    ??尴尬不?

    ??更尴尬的是,吴与弼在国子监任职,这一年依然在外考察调研,根本没在翰林院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