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251章

第1251章

    ??他停顿了片刻,又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话,唐夫人和唐氏都听明白了。

    ??这是汝南名士薛勤说的话,指责的对象就是名声更大,几乎是汝颍道德高峰之一的汝南名臣陈蕃。

    ??这句话从荀彧嘴里说出来,等于他更认同薛勤,而不认同陈蕃。

    ??唐夫人和唐氏交换了一个眼神。

    ??她多少有些诧异。

    ??荀彧的变化太大,超出了她的预期。

    ??“你熟悉浮屠道?”荀彧主动改变了话题。

    ??“略知一二。”唐夫人收起心神。“从孝桓皇帝起,宫里就有浮屠道,与老子同祠。孝灵皇帝因袭,为的是求子。不过现在看来,似乎不怎么灵。”

    ??“当然不灵。浮屠道无君无父,不婚配,不生子,焉能保佑人生子。”荀彧没好气的说道:“清谈还只是非议圣人,无视礼法,这浮屠道竟连最基本的人伦也不放在眼里,简直是荒唐。”

    ??“你也要禁?”

    ??“要禁,但要慎重。”荀彧缓缓说道:“听说这浮屠道的开宗祖师本是一国太子,而后追随他的人中也不乏权贵。你说的那个安世高,据说也是安息国的王子。能吸引这么多博学之人信从,想必这浮屠道必有过人之处,绝非太平道那等愚民之术……”

    ??唐夫人一怔,随即打断了荀彧。“你研习过太平道?”

    ??荀彧神情有些窘迫。“略知一二。”

    ??“那你为何不对天子言明?”唐夫人眼神微缩。“你应该知道,天子多次召人论道,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淘沙见金

    ??荀彧想了想。“我只是略知而已,不足以和天子论道。天子如果真想了解《太平经》,我可以推荐从兄仲豫(荀悦)去见驾。”

    ??唐夫人打量了荀彧两眼,没有再说什么。

    ??荀彧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但答案却比她想要的还多。

    ??这是好事。

    ??说了几句浮屠道与黄老道的异同,他们又将话题转到了安息国。

    ??对于安息国,荀彧的了解要详细得多。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安息的情况与秦国有点类似,曾经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国家,后来居上,反客为主,成了一个大国。

    ??据说那个大国由一个年轻英主创立,后来英主早夭,其部下大将争立,混战多年,以致实力消耗,控制不住各自的部属,纷纷立国。

    ??荀彧说到这些时,不时叹息,眉宇间竟是化解不来的忧虑。

    ??唐夫人感受到了荀彧的担心。“你担心天子步那个英主后尘?”

    ??荀彧犹豫了片刻后,点了点头。

    ??“我觉得不会。”唐夫人很有把握的说道。

    ??“为何?”

    ??“你知道的事,天子也知道。既然知道了,他就不会不做准备。”唐夫人想了想,忽然笑了。“文若,这也许就是他不放弃儒门的原因。儒门虽不能创业,却可以守成。”

    ??荀彧本想反驳唐夫人“儒门不能创业”的观点,但仔细想想,却又觉得唐夫人“儒门可以守成”的观点有理。

    ??天下道术中,最擅长统一人心的非儒家莫属。

    ??天子也一直强调要教化天下,将华夏的衣冠文明推广至四夷。面对这样的伟业,道家没有这样的意愿,法家则没有这样的能力,唯有儒家可以做到。

    ??只是这样的儒家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先秦时期的儒家不够,董仲舒之后的儒家也不够。

    ??天子提倡四民皆士,或许就是为了让儒家更进一步。

    ??结合杨彪的《儒门再易论》,荀彧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不由得一拍大腿。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唐夫人问道。

    ??荀彧笑笑,摇摇手。“不可说,不可说。”

    ??他顿了顿,又道:“我虽然觉得可能如此,却不敢断定天子的想法是否如我所想,暂时不宜声张,以免有臆测上意之嫌。”

    ??唐夫人忍俊,抿唇而笑。

    ??荀彧随即说起了这次的新犁试验,情绪也跟着高昂起来。

    ??最初收到石韬等人的消息,说有一种新式的铁犁,可以提高耕种效率,问他有没有兴趣推广时,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几个年轻人,以前又没有做工匠的基础,能做出什么来?

    ??只是河南户口损失太大,他需要尽快恢复生产,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他都想试一试。再加上石韬等人又是颍川人,既然找到他了,他总不能一点机会不给,就答应了。

    ??结果大出他的意外。

    ??这种新式铁犁使用一牛牵引,一人扶犁,效率比现有的三牛两人犁更好,破土、翻土一气呵成。农曹找来的老农用完之后,就迫不及待问这犁能不能留下,实在太好用了。

    ??他也很满意,当场决定先制一百只。

    ??“几个年轻后生,就能捣鼓出这么好用的农具,节省成千上万的人力,真是让人意外。”荀彧连连摇头,表示不可思议。

    ??唐夫人却一点也不意外。

    ??她在太学待了大半年,太清楚农学堂、工学堂的发展情况了。

    ??一开始,农学堂是没人愿意去的。大家还是习惯的认为经学才是真正的学问,农学只是杂学。只不过农学堂的伙食好,才有贫困子弟想因此解决食宿问题。

    ??石韬、孟建等人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才考的农堂堂。原本也没太当回事,但后来有人做出了成绩,解决了一些军粮制备问题,得到了太尉府的嘉奖,他们才认真起来,隔三岔五的跑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