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1909章

第1909章

    ??看球、赌球,这几乎是成为了大家生活之中的一部分了。

    ??相比起足球场来,赛马场的赌博性就更大一些了,看马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为了赌马赛。

    ??大明国土广袤,几乎是日不落帝国,又和世界各地有密切往来,故而能够获得全世界的顶级马匹,优质的马匹极多,赛马场里面各种各样的名马数不胜数。

    ??至于最后一个证券交易所,这也是最近兴起的。

    ??关于股票的话题,也是最近京津地区老少爷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了。

    ??什么某某亲戚家的表哥的堂弟的邻居的哥哥买了多少某某股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翻了多少倍,赚了多少钱什么的。

    ??类似于这样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股票也是渐渐的成为了大家耳朵边经常能够听到的东西了。

    ??自古以来,和财富相关的东西都是最吸引人的,股市也是如此。

    ??和往常一样,证券交易所一开门,早已经等待的股民们就蜂拥而进,转眼间,证券交易所就被人给挤满,众多的股民们一边兴奋的讨论着,一边期待着自己股票继续上涨。

    ??“铛~铛~”

    ??伴随着阵阵铃声的响起,很快就开市了。

    ??“长芦盐场出公告了,今年营业收入超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净利润超三百万两白银,年底分红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

    ??“所有持有长芦盐场股份的股东请在三天之后持股份凭证和身份证明到证券交易所分红窗口领取分红金。”

    ??股市刚刚开市,伴随着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在长芦盐场公示墙这里,有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非常大声的将最新的分红公告念了出来。

    ??“哈哈,分红了!”

    ??听到这个声音,购买了长芦盐场股份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然后迅速的聚集在公示墙这里,一边看也是一边兴奋的讨论起来。

    ??“啧啧,业绩真是不错。”

    ??“净利润超过三百万两白银,分红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哈哈,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也就是说我手中的三百股长芦盐场的股票能够分红到10两银子。”

    ??有人默默的计算了下自己能够分红到的数量,顿时就忍不住高兴的笑了起来。

    ??“其实算下来应该是双倍的,不过这商行也不能将所有的银子都分了,还是要留一部分银子用来发展壮大的,多建一些盐场,多产盐,未来才能够赚更多的银子。”

    ??“对,对,就是这个理。”

    ??“其实算下来和存银行是差不多的,但分红这点银子和现在的股票价格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有总比没有好,而且股价必然会有一波上涨。”

    ??股民们高兴的讨论着,证券交易所果然没有骗人,如期年底分红了,当初投资的这些银子,一方面是分红有收益,另外一方面则是股价的上涨,这才是大头,长芦盐场的股票比起上市之时都已经涨了十多倍了。

    ??“铛~铛~”

    ??“天津水泥分红公告,弘治十七年,天津水泥实现营业额超千万两白银,纯利润朝两百万两,年底计划分红一百万两白银,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

    ??“所有持有天津水泥股份的股东请在三天之后持股份凭证和身份证明到证券交易所分红窗口领取分红金。”

    ??很快,天津水泥这边也是出新公告了,顿时购买天津水泥的股民们也是兴奋挤在一起,看着公开,默默的计算着自己能够分到多少银子。

    ??证券交易所内,一家家上市的商行纷纷出了年底分红的公告,分红不错的股票,股民们自然喜笑颜开,纷纷弹冠相庆,同时股价也是蹭蹭的往上不断上涨。

    ??消息也是迅速的在京津地区传开。

    ??同时天津证券交易所这边也是将一封封分红公开的信件邮寄到京津地区的大街小巷,有很多股民购买股票之后是没有天天去看的,而是准备等着年底分红,现在自然是要通知他们。

    ??天津一家水泥厂里面,蒋大郎正在拼命的干活,五十斤一桶的水泥,他左右手各夹着一个,健步如飞,不断的搬运水泥。

    ??他是水泥厂的搬运工,因为力气大,干活卖力,一个月也是能够挣到将近六两银子,到了年底的时候,还有一些奖励什么的,算下来一年差不多能够赚到将近八十两银子。

    ??一年赚将近八十两银子,这放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他是山东人,世代为农,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面刨食的农民。

    ??以前的时候,辛辛苦苦一年到尾在田里面忙来忙去,累的半死,但是却连口饱饭都吃不饱,特别是蒋大郎人长的人高马大,胃口特别好,特能吃。

    ??所以在几年前的时候,他就被他父亲给赶了出来,到了天津这里进了水泥厂做工,成了这个水泥搬运工。

    ??当了这个水泥搬运工,不仅仅每天都可以吃得饱饭,还可以有银子拿,这样的生活让蒋大郎也是非常的满意,甚至于还将自己村里、同乡的亲朋好友之类的都带到了天津这里,在一个个工厂里面工作。

    ??“大郎,你这几年攒了多少银子?”

    ??吃过午饭,正在休息的时候,蒋大郎同村的蒋光头凑了过来,小声的问道。

    ??“三百多两银子吧。”

    ??蒋大郎为人老实,想都没想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