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447章

第447章

    ??玉萤与玉蝉,做如何想,不得知。

    ??单是玉蜻,见玉蛛这般,心里也不落忍,拉着她在上房一起值夜。曹颂见了,只是皱眉,挥手打发玉蛛出去,像是极为厌恶。

    ??玉蜻不知她如何得罪了曹颂,私下问过两次,玉蛛也是不明白的,只是“嘤嘤”哭着,显得越发可怜。

    ??玉蜻心软,哪里见得她如此?特意拜托了玉萤与玉蝉两个,白日间曹颂回来时,尽量给玉蛛上前侍候的机会。

    ??幸好白日里,曹颂见到玉蛛,虽谈不上亲近,但是却也没有那般厌恶,偶尔也搂上一搂,亲上两口。

    ??玉蛛使劲浑身解数,却仍没有被叫上值夜。若不是知道曹颂性子暴躁,不是爱体恤人的,怕她都要自荐枕席,爬上床去,终是有心无胆。

    ??玉蛛暗恨不已,除了走了的那个不说,自然是将玉蜻恨到了头里。想着若不是她使坏,紫晶那边也不会次日就送来药汤给她,破了她“母以子贵”的美梦,更不要说自家爷是爱色的,床第之间很是折腾人,这不要她近前,自然是便宜了玉蜻。

    ??想着玉蜻仗着资历,对自己这般打压,面上又一副假惺惺的作态,玉蛛恶心的想吐。但是她不是傻瓜,既然知道府中众人都与玉蜻交好,哪里是好得罪的?便越发的恭敬,言谈行事极尽小心,比过去更加温柔谨慎。

    ??众人一边等曹颂出来,一边说起这几日的闲话。魏黑护送庄先生往返济南府这不必说,曹延孝去了安东卫。曹延威去了莒州,就是韩师爷与路师爷也去了费县与沂水县。

    ??说起沿乡镇米店前百姓的愤怒与哀求,再说起封锅烧庄子时的畅快,众人都兴致颇高。虽然山东地界不如直隶那般酒禁森严,但是论起这些锅烧来,也没有几个是手续齐备的。

    ??说着说着,想到眼下这般只是治标不治本,明年春天或者后年春天,指不定又再次爆发粮价上扬之事,众人便缄默下来。

    ??官商勾结,低价出售省仓的粮食,酿成酒后高价牟利。而后官府这边,又底价收入民间余粮,使得市面上能够流通的粮食越来越少,酿成今年春天这样粮价上扬数倍的恶果。

    ??想起那日随同安东卫千总王全泰去大兴镇时的所见所闻,曹延孝不禁有些担心的望了望曹颙。回沂州后,他就将那庄子管事叫嚷的对曹颙说了,提醒叔叔要提防下,看是否往京里送信走动走动,不要与那位什么王爷撕破面皮。

    ??曹颙晓得曹延孝的意思,点点头宽慰他安心。因早有其他安排,并没有太过在意,只是脑子里闪过简亲王府时,想到年前出嫁的永佳;转而想到永庆,思量着不知京城消息如何。

    ??七斤走时,曹颙特意让曹方拿着自己的亲笔信,跟着上京。除了斡旋永庆之事外,还叫他留在京城打听宁春父子落罪的前因后果。

    ??却说曹方这头,是三月二十三到北京的。此时,完颜永胜已经求到平郡王讷尔苏府上。

    ??讷尔苏知道永庆与妻弟是挚友,正犹豫着要不要出手相帮。毕竟这其中还有十四阿哥与简亲王雅尔江阿在,轮不到他来管完颜府的事,否则不是臊了十四阿哥与简亲王的面皮。若是静待其变吧,这永庆又被家族除名,这十四阿哥与简亲王雅尔江阿若是袖手旁观也说得过去。

    ??直到收到曹颙的亲笔手书,看到他郑重相托,讷尔苏方拿定了主意。永庆叩阍获罪的原由,讷尔苏也知晓一些,对这血性汉子也打心里敬重,再想到莫名其妙死在刑部大牢的宁春,讷尔苏叹息不已。

    ??为了不让人挑理,讷尔苏还是决定先问问十四阿哥与简亲王雅尔江阿的意见,若是这两人都以完颜府的意见为主,不再认永庆这位舅兄,那他就出面周旋一下。不过是轻判些,又不是太难之事。

    ??因十四阿哥尚未开府,还住在宫中阿哥所,讷尔苏就先去了简亲王府上,结果,却甚是令人意外。

    ??雅尔江阿已经同督察院那边打了招呼,如今就等着查明永庆做告是否情实了。若是情实的话,就杖一百,流放盛京;若是没有情实,按“妄论国事”、“攀诬大臣”论处,那就要两说了。

    ??讷尔苏闻言大喜,算是了了桩心事,可是待出了简亲王府,他方察觉出不对劲来。

    ??宁春家的案子并不是表面那样简单,明面上是因贪墨与牵扯到“南山集”案,实际上却是被人揭发早年暗中为太子在江南筹银钱之事。

    ??永庆为宁家叩阍,若是查下去,不是落到太子头上,就是落到其他阿哥头上,到了那时,他哪里还有好?就算是到了盛京,怕性命也难保。

    ??雅尔江阿与太子的矛盾众所周知,他这番用意却是要推波助澜了,哪里会在乎永庆的生死?

    ??第0223章 简王府

    ??想通了这些,讷尔苏回头瞧了瞧“御赦和硕简亲王府”的招牌,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在雅尔江阿眼中,如今永庆叩阍之事,不过是提供一个对太子“落井下石”的好时机。就算不是太子做的,将事情闹大,也能使太子惹一身腥。

    ??太子眼下正是危机,牵扯进“托合齐会饮案”的大小官员现下都被拘禁宗人府,由简亲王雅尔江阿、贝子苏努、辅国公景熙、大学士温达、大学士萧永藻会同刑部详审此案。

    ??此案明面上看只是这些利欲熏心之辈为了“拥立之功”,私下结党,结交领兵武官,心怀叵测;实际上未尝不是康熙对太子的审视。如今,朝野都看着,不少人已经开始算计太子“二废”的时日了,对其他几位有希望代而取之的年长皇子,也各有思量。